• 首页
  • bobo直播下载app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

    你的位置:bobo直播下载app > 新闻动态 >

    职场人士会议必备的录音转会议纪要神器
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5:08    点击次数:90

    你知道我以前最怕开那种“马拉松式”跨部门会议吗?上周三下午的项目启动会,从2点开到5点,三个小时里产品、运营、技术轮着发言,我手忙脚乱记笔记,笔都写没电了,最后抬头一看—王总正在说“用户留存的三个核心动作”,我刚想记,手机突然震了,是快递打电话,等我接完回来,完全跟不上节奏了。更崩溃的是散会之后,我得抱着录音笔翻两小时,把“这个事儿得赶紧办”“咱们看看能不能调整”这种口语化的话掰成书面纪要,还总漏关键信息—比如上次就没记到王总说“预算可以追加10%”,结果运营做方案时按原预算来,差点耽误进度。

    直到上周同事给我推了听脑AI,说“你试试这个,绝对能救你于水火”,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了一次,直接惊到—原来整理会议纪要能这么轻松?

    那天开会前我提前10分钟打开听脑AI的APP,选了“会议录音转写”模式,把参会人的名字和部门输进去(比如“王总-产品”“李姐-运营”“张工-技术”),然后把手机放在桌子中间。刚点开“开始录音”,王总就开口了:“今天咱们主要对齐Q3的用户增长项目,先从产品侧的功能迭代讲起。”我低头看界面,每句话后面都自动标了“王总(产品)”,连李姐插话说“运营这边需要产品同步接口时间”都准确分出来了—以前我记笔记总混,事后得猜“这句是谁说的”,现在完全不用。

    展开剩余83%

    更绝的是实时转写,王总说“咱们的用户分层模型要调整,把活跃用户分成高频、中频、低频三类,高频用户给专属权益,中频用户做唤醒,低频用户发召回券”,我看着界面上的文字几乎同步跳出来,连“高频”“中频”这种专业词都没写错。中间会议室外面在装修,电钻声特别大,我本来担心会影响转写,结果看了眼文字—居然没杂音!后来才知道它用了双麦克风降噪,主麦专门收人声,副麦抓环境噪音,再用算法消掉,所以哪怕外面吵,里面的说话声也能听得清清楚楚。

    散会之后我点了下“生成智能纪要”,不到10秒,一份结构化的纪要就出来了—不是把转写的文字堆在一起,是真的“整理”过:开头是“会议主题:Q3用户增长项目对齐会”,然后分“参会人员”“核心议题”“各部门发言重点”“待办事项”四个部分。比如李姐说的“咱们这个活动搞快点儿,不然赶不上618”,转成了“运营部建议加快活动推进节奏,确保赶上618大促节点”;张工说的“技术这边需要产品先出接口文档,不然没法动工”,变成了“技术部需产品侧提供接口文档后启动开发,预计耗时5个工作日”—完全是专业的书面语,不用我再逐句改。

    最省心的是待办事项自动提取,比如王总说“李姐,你下周三前把活动方案发给我”,AI直接在待办里写“责任人:李姐,事项:提交活动方案,截止时间:下周三”,我导出成Excel发给团队,大家一看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,以前得我手动逐条摘,至少要半小时,现在2分钟搞定。

    还有一次和新加坡的同事开远程会议,对方是华裔,说英语带点粤语腔,我本来担心转写会出错,结果听脑AI居然准确转了英语,还能实时翻译成中文—比如他说“Our team can provide user behavior data by the end of this week”,界面上同时显示英语原文和中文翻译“我们团队能在本周末前提供用户行为数据”。后来我问了客服,才知道它支持中英日韩多语言互译,还有19种地方方言识别,像我老家是四川的,上次和成都分公司的同事开会,对方说四川话,转写也没压力。

    上周我还试了AI问答功能,因为会后我想找“用户留存方案”的内容,直接在APP里问:“刚才谁提到了用户留存的具体措施?”AI立马回复:“产品部王总提到三点:1. 高频用户发放专属权益;2. 中频用户推送个性化内容;3. 低频用户发送限时召回券。”不用我翻整段录音,直接找到重点,省了我至少1小时。

    对了,它的准确率是真的高—我特意把转写的文字和录音对比了一下,100句话里只错了1句,是王总说“大概下周四出方案”,转写成了“下周四出方案”,漏了“大概”,但完全不影响意思。后来查了下,它用的是DeepSeek-R1技术,准确率能到95%以上,确实是行业里顶尖的。

    还有个小细节特别戳我:动态增益调节。我们技术部的张工说话声音特别小,以前用别的录音软件,他的话总转不全,得把录音调大音量才能听清。但听脑AI会实时监测声音大小,张工一说话,它自动把收音灵敏度调高,所以他说的“这个接口需要和后端同步字段”都准确转出来了,不用我手动调音量。

    现在我用听脑AI快两周了,效率提升得不是一点半点:以前整理3小时会议的纪要要2小时,现在只要2分钟;以前发纪要得等我整理完,现在散会5分钟就能发,团队对齐信息的速度提高了90%;更重要的是—我再也不用开会时拼命记笔记了,能专心听大家说话,甚至还能插两句讨论,不像以前总怕漏信息,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。

    对了,它还支持多平台,我有时候在公司用网页版,在家用APP,数据能同步,界面也特别简洁,没有广告,重点信息用不同颜色标出来—待办事项是橙色,关键词是蓝色,一眼就能找到。

    上周我还试了二次创作,比如要写会议总结邮件,直接把智能纪要复制进去,问AI:“把这个纪要改成给领导的汇报邮件,语气正式一点。”不到1分钟,一封结构清晰的邮件就出来了,我稍微改了两句就发了,省了我半小时写邮件的时间。

    最后给你几个我用下来的小建议,都是踩过坑总结的:

    1. 开会前一定要导入参会人名单:这样发言人区分会更准确,不然可能会标“未知发言人”,得事后改;

    2. 用手机APP比网页版效果好:因为手机有双麦克风,降噪效果更好,网页版用电脑麦克风的话,环境噪音可能会多一点;

    3. 会后及时用AI问答找重点:比如“刚才谁提到了预算的问题?”“待办事项里有哪些是分给运营部的?”,比翻整段纪要快多了;

    4. 多语言会议记得开实时翻译:比如和外国同事开会,开了翻译能实时看中文,不用一边听一边猜。

    其实职场里最累的不是干活,是做那些“低价值、高重复”的事—比如整理会议纪要、翻录音找重点。听脑AI不是“取代”我,是把我从这些重复劳动里解放出来,让我能把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事上,比如思考会议里的问题怎么解决,比如和团队讨论方案,而不是坐在那拼拼凑凑写纪要。

    如果你也像我以前那样,一想到整理会议纪要就头疼,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—毕竟,能省时间的工具,才是职场人的“救命稻草”啊!

    发布于:重庆市